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,落實《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(2023—2025年)》,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、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協調發展,未來交通學院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扎實推進“五育融合”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,不斷夯實心理育人實效,賦能學生“心”成長。
注重以德育心。學院堅持以德育為導向,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心理育人全過程,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堅定學生理想信念,提升思想政治素養育心強心。學院設立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及彩虹心理協會,科學搭建組織架構,定期召開工作會議,培育學生骨干能力,發揮朋輩幫扶力量,提升心理健康育人工作實效。開展“傾心悅己,樂享青春”心理賦能講座、心理主題班會等活動,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;舉辦“我心有光,終見彩虹”心理成長故事當眾演講訓練營,幫助學生建立自我認同、人際認同和社會認同,促進學生逐步形成健全人格。
注重以智慧心。學院教師面向學生開設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》《愛情心理學》《心理電影賞析》等課程,通過課程教學加強心理育人,幫助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;邀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,加強學生識別與處理心理問題與危機;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創建“‘心語漫訴’青春咖啡館”心靈分享欄目,利用網絡新媒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技能普及;舉辦“‘欣’閱‘心’語”心理書籍分享會、心理健康知識競賽等第二課堂校園文化活動,在活動中注重對學生道德品行的塑造、價值觀念的引導及心理知識技能的掌握。
注重以體強心。學院將體育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機融合,充分發揮體育調節情緒、疏解壓力的強心作用,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、增強體質、健全人格、錘煉意志。分層開展心理團體輔導活動,通過“松鼠大樹”“穿越電網”“合力建塔”“縱橫天下”等多個趣味運動游戲,幫助學生實現自我突破,提升心理抗壓力、團隊協作力,加強班級凝聚力、向心力。舉辦“籃球追夢,青春乘風”2023年迎新杯籃球賽,組織學生走出宿舍、走下網絡、走向操場,通過體育活動增強體質,養成敢于挑戰、不怕困難、迎難而上的意志品質,不斷提升學生心理素質。
注重以美潤心。學院發揮美育豐富精神、溫潤心靈作用,廣泛開展美育實踐活動,教會學生認識美、欣賞美、創造美。學院結合“5·20”“5·25”等時間節點,開展“花約淺夏·浪漫物語”以物易花活動,同學們將日常美好事物與鮮花交換,實現美的傳遞、美的交流,以美化心、以心育人。依托長安大學彩虹文化節,學院以心理學基礎知識為切入點,創新打造“遇見心理學家”系列心理沙龍活動,包括“普魯斯特的回憶”調香體驗、“西蒙尼德斯的記憶宮殿”集體拼圖、“榮格的手繪插圖”立體畫創、“澀谷昌三的綿羊”羊毛氈戳戳樂、“科爾斯的色彩繪夢”漫繪治愈解壓、“阿恩海姆的吉光片羽”石膏彩繪、“馬斯洛的流光邃宇”沙畫香薰蠟燭、“麥克尼夫的裁夢織錦”毛線刺繡等活動10余期。
注重以勞健心。豐富拓展勞動教育實施途徑,充分發揮勞動教育對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,讓學生動手實踐、出力流汗,磨煉意志品質。開展“汪汪隊創造營”紙箱狗手工制作嘉年華活動,面向全校同學征集作品,收到作品逾200件,實現學校學院全覆蓋,網絡投票總閱覽量近2000,讓舊物新生,提高同學們動手能力,營造溫馨校園。組織開展“勞動踐于行·美德潤于心”主題勞育系列活動,包括“宿管工作體驗日”“餐廳工作體驗日”,讓學生走進公寓、走進餐廳,協助工作人員開展工作,教育學生深刻體會勞動的偉大意義,引導學生養成勞動習慣,珍惜勞動成果和幸福生活。

(審稿:湯穎穎 網絡編輯:和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