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來臨之際,長安大學赴遼寧“東北振興謀發展,交通強國創新篇”暑期社會實踐隊于7月26日來到位于中朝邊境的遼寧省丹東市,回顧抗美援朝的勝利之路,向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致敬。
上午,實踐隊來到抗美援朝紀念館,學習了抗美援朝革命史和革命精神。參觀過程中,隊員們紛紛表示,在戰爭年代,革命志愿軍們表現出不畏困難、視死如歸的革命情懷,在新時代我們更要發揮棟梁才干、立志學以報國的家國情懷。

實踐隊學習抗美援朝史實
實踐隊還邀請到抗美援朝老兵韓永祥分享革命故事。“停戰協定簽署的那天,戰友們別提有多高興了,我們用兩年多時間換來了寶貴勝利”,時任志愿軍后勤司令部電話員的韓永祥向隊員們說。這一刻,隊員們切實感受到:為什么志愿軍們是“最可愛的人”。

韓永祥同志向實踐隊介紹老物件背后的故事
下午,實踐隊來到鴨綠江斷橋。1950年,志愿軍由此前往朝鮮支援。美軍為阻礙志愿軍赴朝炸毀大橋。回顧這段歷史,實踐隊員們表示,70年后戰爭雖已不再,但志愿軍保家衛國、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仍是永恒的精神財富。隊員們來到大橋旋轉操縱平臺,這座橋在百余年前由日本侵略者建成,國家受侵略,根源在落后。隊員們認識到這個道理,更加堅定了作為交通人建設交通強國的使命感。

實踐隊員在斷橋盡頭合影
離開鴨綠江斷橋后,隊員們來到中朝新鴨綠江大橋觀摩。大橋完全由中國設計并建造,全長約20公里,寬約33米,為雙向四車道公路斜拉橋。實踐隊員發現,新鴨綠江大橋不論是在規模、體量,還是通行能力,都體現出中國橋梁人先進的建造理念。隊員們紛紛表示,將會繼續在行動中傳承和弘揚偉大精神,續寫當代榮光。
(審稿:姚以亮 網絡編輯:和燕)